利川融媒记者 冉韬 宁琼
春日山居好,初春草色回。惊蛰过后,记者一行漫步于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张高寨。古色古香的风雨桥、清澈见底的河道、绿意盎然的游步道、飞檐翘角的吊脚楼……这里的每一处改变,都让人感到焕然一新。
作为利川市沙溪乡繁荣村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该村在“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一幅山明水秀、风景宜人、百姓生活幸福的美丽村落画卷徐徐展开。
张高寨位于利川和咸丰交界的雷音山下,曾是川鄂湘古盐道的驿站,153户406人居住、70余栋木质吊脚楼,沿古盐道形成上中下三个院落,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去年9月初,繁荣村党组带领部分党员群众到恩施市杉木坝村学习“共同缔造”经验。回村后,在张高寨分组开展小院说事会,宣传此次学习经验,村民们积极建言献策。3天内,该村共收集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意见建议56条。
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村巧用“党建+”,引领各方力量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结合村民建议,该村制定了人居环境共同管护方案,分片包干。村民开始对村寨环境进行整治,通过清理河道垃圾、拆除鸡鸭圈舍、清理游步道、房前屋后改造美化等一系列举措,使得繁荣村的环境面貌有所改观。
“最初,老百姓对整治环境卫生是不理解的,特别是我们老一辈的人,他觉得我生活了几十年就是这样子的,从思想上很难改变。”为了扭转当地村民的固有观念,村里经常通过小院说事召开院子会或者小组会。繁荣村党总支书记杨先然介绍:“我刚开始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河沟两道杂草丛生,根本见不到河,游步道也见不到路。后来我们村支两委组织了200多名群众一起参与清理河道和游步道。”通过带头示范,村民逐渐转变了观念。
繁荣村二组组长姚胜国向记者说道:“现在村民都已经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对于今后的环境卫生改造已经拟定了一个方案。我们这个小组设立了两个班,一个组维护一个月,轮流转,把环境卫生搞好。”
河道清理治标不治本,沿河的鸡鸭圈舍才是导致河道环境变差的重要原因。繁荣村村民简吉猛外出学习回村后带头改造,拆除了自家沿河的鸡舍,把原鸡舍占地恢复成耕地。这一举动带动了附近许多村民,把沿河的鸡鸭圈舍和沿路的圈舍一并拆除,行走在通村道路上没有了原来的臭味。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改造思路,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立足实际,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天的繁荣村,在村支两委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越变越美。“下面那个凉亭、公路扩建、游步道、小堡坎都是去年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之后才有的,确实变化很大。” 繁荣村村民吴阳见介绍道。
目前,繁荣村已完成清扫河道4.5公里,清除游步道7公里;依据地形就近选取鹅卵石等材料在庭院前和土边修葺小堡坎4.2公里。顺沿366省道进入张高寨的5.2公里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2022年度特色民居改造项目,共计改造民居18户(涉及到4个村民较为集中的点),民居、院坝环境得到整体提升;新建人行桥1座、观景凉亭1个、民族风格寨门1个。改造老旧茶园200亩,新发展水果73亩,其中金果梨32亩、李子41亩。
一村一落皆美景,院落蝶变换新颜。从清理河道,到美化游步道,有事大家议、有事共同做。这几年,都是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办,村民们从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有了融入感和自我感,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