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活动主题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社会氛围,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
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线上和线下
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重点宣传和展示近年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的优秀实践案例和重要成果,
向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献礼。
利川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土家儿女
在清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市非遗传承馆一手抓保护传承,
一手抓创新转化,非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保护传承方面:截止2021年,全市公布非遗项目82项,
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州级24项、市级49项,
创新转化方面:先后创编了一批特色鲜明、
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的舞台文艺精品。
在各级文艺赛事活动中频频夺奖,深受观众喜爱。
豆皮,是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的传统美食,也是利川市最有特色的传统小吃之一。利川市忠路镇是四百年土司故地,明洪武四年(1371)置忠路宣抚司改置,共武二十三年(1390)因反明被裁革。永乐五年(1407)复置。以覃英为安抚使,赐印诰。民间传说,明崇祯年间,覃进孝(忠路土司第十二世司主)承袭宣慰司职后,就有进食豆皮之说。由此推断忠路豆皮制作技艺至少在300年以上。
忠路豆皮又分米豆皮、绿豆皮,其中以米豆皮最受欢迎,主要分布在龙渠社区、城池村、农科村、小河村、老屋基村、红砂村。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米和洋芋(土豆)淀粉,佐以适量绿豆做出的豆皮称为绿豆皮,口感更为爽滑,营养更加丰富。忠路豆皮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将浸泡好的大米用石磨(机器)碾磨成糊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洋芋粉(土豆粉)搅拌均匀,把米浆在烧热的平锅中摊成薄皮状粉皮,再冷却切块食用(也有直接用漏斗状器物旋转将米浆在热锅里烙成条状)。
忠路豆皮有两种食用方法:一是煮豆皮 ,把豆皮放入烧开的水中稍加烫煮,加入作料和臊子,吃起来香辣爽口,细腻绵长。二是炒豆皮,用肉丝、泡菜等原材料做出来的炒豆皮,酥软滋润,风味独特。现在,豆皮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式转为机械化批量生产,但是在忠路民间,仍然有不少民众以传统土法制作豆皮,他们生产制作出来的豆皮,清香绵长,别有风味,深受群众喜欢。
目前,恩施州八县市乃和周边重庆所属区县都有忠路豆皮占领当地的小吃市场。
2020年,忠路豆皮制作技艺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